当前位置:山东食品网 » 食品资讯 » 热点新闻

正文

“特产”没有特权 不能一味“向钱看”

发布日期:2017-07-28  来源:中国食品网   浏览次数:1841

每逢假期出门旅游,为了留个纪念除了拍一些美美的照片,那就是带一些当地的特产美食了,然而您带的这些是真真正正的当地特产还是不良商家为了一己之利而以假乱真的“冒牌特产”?

山东食品网讯:    山东食品网讯:每逢假期出门旅游,为了留个纪念除了拍一些美美的照片,那就是带一些当地的特产美食了,然而您带的这些是真真正正的当地特产还是不良商家为了一己之利而以假乱真的“冒牌特产”?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手指一动便能搜罗各地美食,重庆酸辣粉、河南烩面、广东肠粉、北京烤鸭等或被制成方便食品或采用真空包装,包邮直接送到,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买不到的。但是在您买特产食品时,如果您能够细究一下,您就会发现,有很多并不是真正的地方特产,只不过是商家打着特产的旗号为了盈利而已,特产食品套路深,购买需谨慎啊!

  

 

  前段时间引起公众热议的列车冒牌新疆特产-“蓝莓李果”就是一个鲜活的案例,据悉,这是一种并不存在的植物品种,也没有嫁接成功的先例,纯属虚构。其实,不论线下实体门店还是线上电商平台,诸如“蓝莓李果”这样的冒牌特产并不在少数,仿佛贴上了某某地方特产的标签就更容易引得消费者购买。就这些不法商家而言,所售食品是哪的特产、是否合格不重要,能够使其利益变现才是他们的最终目的。

  我国地大物博,我们是不可能走遍全国每一个地方,知晓每一个地方都有什么特产食品的,对于多数人来说,也不可能每次购买特产食品时都百度一下其是否名副其实,由此就让那些不良商贩有了漏洞可钻,使“冒牌特产”有了容身之地。鱼龙混杂的特产食品市场,仗着人们对于“特产”二字的青睐而以假乱真、以次充好,损伤消费者权益的同时也破坏了市场秩序,构成了不正当竞争。如果地方特产都能够具有一个独一无二的标识,不管是新疆的大枣、宁乡的枸杞还是信阳的茶叶,消费者一看便知真假,想必“冒牌特产”就不敢再于市场之上大行其道。

  国内专业的第三方食品追溯平台卓奇食品追溯平台创始人符春彦先生表示:追溯不仅是查询信息的手段,也能有效起到防伪的作用,帮助消费者区分真伪,让“冒牌特产”这种“打擦边球”“钻空子”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无任何生存空间。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山东食品网所有,如要转载,需注明“信息来源:山东食品网”。

② 凡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非山东食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友情链接

电话: 0371-86563572  邮箱:kf@zhuoqi365.com  版权所有:河南卓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豫ICP备09039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