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添加物不是食品添加剂 警惕食品添加剂再陷污名化

近日,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培心幼儿园发生部分幼儿血铅异常事件,引发社会高度关注。经调查,食品非法添加物为彩绘颜料(含铅),目前8名涉事人员已被刑事拘留。在社交媒体,关于食品添

近日,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培心幼儿园发生部分幼儿血铅异常事件,引发社会高度关注。经调查,食品非法添加物为彩绘颜料(含铅),目前8名涉事人员已被刑事拘留。在社交媒体,关于食品添加剂违规添加的相关讨论再度升温,也揭开了食品安全认知的深层误区。

含铅颜料系非法添加物

与食品添加剂无关

7月8日,甘肃省天水市联合调查组公布了当地幼儿血铅异常事件的调查结果。经公安机关侦查,褐石培心幼儿园园长、法定代表人朱某琳,投资人李某芳,同意该园后厨人员通过网络平台购买彩绘颜料,稀释后用于部分食品制作。通报称,3日凌晨,公安部门将其藏匿的剩余颜料查获。经检验,查获颜料含铅(包装明确标识不可食用)。麦积区联合工作组发现,褐石培心幼儿园两份留样的三色红枣发糕、玉米卷肠包铅含量分别为1052毫克/千克、1340毫克/千克,均超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食品污染物限量0.5毫克/千克的标准。

事实上,铅作为一种有害重金属,属于食品污染物,在《食品安全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中对各类食品的铅含量做了明确规定。食品铅含量超标,会严重危害人体特别是儿童和孕妇的身体健康。

“此次事件与食品添加剂毫无关系。”北京工商大学食品与健康学院教授曹雁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明确指出:“食品添加剂本身不含铅,国家相关标准严格禁止检出铅。食品添加剂经过严格的安全风险评估,使用列入目录的食品添加剂,无论是超范围使用还是超限量使用,均不会导致铅中毒,而且在规定的使用范围与剂量中合规使用食品添加剂也不会给人体带来健康风险。”

科普难解食品添加剂污名化困局

此次事件在社交媒体掀起了对食品添加剂的又一轮质疑。

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在超市购物的消费者,谈及选购食品时是否会关注食品添加剂,基本每个人都给予了肯定的答案。“就像我买面包之前,一定会仔细看配料表。去年,社交平台上到处传播着‘脱氢乙酸钠’的相关内容,尽管标准已经实施,但下意识的习惯改不了。最近‘血铅’事件我也看了很多报道,知道是非法添加物不是食品添加剂,这都基于我阅读了大量相关内容,但我父母还是会说‘食品添加剂不好,又出问题了’。”消费者张女士说。

“面对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的各种担心,媒体和政府相关部门进行了大量科普,但实际上一些食品安全问题发生后,在不良舆论引导下,老百姓对食品添加剂还是会产生更多担心。”曹雁平说。

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钟凯指出:“合理合规使用食品添加剂时没问题,但公众易将‘非法添加物’与‘食品添加剂’混淆,名称相近是客观原因,很难避免。”

事实上,这种混淆由来已久,三聚氰胺、苏丹红、瘦肉精等非法添加物引发的安全事件,常被误归咎于食品添加剂,使其成为食品安全事件的“替罪羊”。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范志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相关科普工作已经做了十几年了,但时至今日,仍然有很多人缺乏最基本的知识,‘非食用物质’和‘食品添加剂’完全不是一回事,不可混为一谈。‘非食用物质’是绝对不能加入食品中的,所有加入食品中的物质,包括食品添加剂,都需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目前我国已经有了几千个食品安全相关标准。而‘非食用物质’不受食品安全标准管理,其中可能存在已知或未知的有毒有害成分,会引来不可预测的健康风险。”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为您推荐